最近,蟬主看完最新一期《怎么辦!脫口秀專場》。
開篇忍不住先來句:楊笠又殺瘋了,牛逼!
楊笠和楊萌恩講漫才的組合名叫楊 蒙恩。
楊笠一句" 另一個意思就是說女生沒有姓名 "冷不丁地炸活了內娛熱搜。
" 不會轉頭又被舉報了吧?"
" 楊笠一邊被普信男罵,一邊進化 "
" 中國傳統的婚禮習俗真的很討厭 "

這一期內容涉及了愛情、婚戀,雖然嘉賓講得有點生硬,但核心也是在問題和軟肋上來回蹦迪,一些傳統的婚戀刻板印象。
但也有不少人說楊笠只不過是越來越瘋,講的東西還是那些三板斧,看見她就想舉報。
罵楊笠瘋女人?就瘋給你看
楊笠一開場就扮演著恨嫁的 " 瘋女子 "。
既然眾多男子都如此的普信男,腦子也多少有點問題,那就只能靠自己來尋這個真命天子了。
接下來接到這束花的人
就是我的真命天子

楊笠說出來的梗,一個接一個,搞笑女沒有愛情?耿直女討人厭?
那既然如此,我這一生,只吐槽你藝人,那世界上最難聽的話,就只說給你一人聽。

但這開場不過是小菜一碟,結尾才是楊笠和楊蒙恩的漫才,楊蒙恩作為重點的段子梗對象,都快被笑麻了。
他們組合叫楊 蒙恩,另一個意思是女生沒有姓名。
痛擊如今各種忽略女性的社會現象,哪怕是在關鍵時刻給予了付出,但新聞中的女性好像也變得 " 不存在 "。

眾所周知,楊蒙恩在脫口秀大會的現場上求婚,一句 " 劉培鈺,結婚嗎 ",感動多少觀眾,龐博更是猛男落淚。
既然如此,那就拿出來遛一遛,玩玩婚禮梗,cos 一下接親流程,讓楊笠來當 " 伴娘 "。
結果,笠姐是直接在扮娘:兒啊,你可不要有了媳婦就忘了娘啊。
什么?不是扮娘是伴娘?那可不要有了媳婦就忘了伴娘!

在傳統的婚禮中,伴娘總是處于一個特別工具人的存在,那天就是為了照顧新娘,接親過程可能還要配合兄弟團玩一些所謂的" 小游戲 "。
即便是反感,但礙于眾多人的矚目下,伴娘根本不好拒絕。
還有接親時的問問題環節,傳統的是,女生生日什么時候,新人紀念日什么時候等等。
問題來了,你敢坦誠回答以下這個問題嗎?

隨后的離婚梗一個比一個爆。
雖說笑果文化司儀多,但李誕當婚禮司儀?就好比拆遷辦來新樓盤剪彩。
如果程璐呢?那就是兩個拆遷辦看上了同一套樓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婚禮上挽著女兒走向新郎的一般都是父親,極少看見是母親來當這一角色,于是楊笠又有了" 新娘,請入座 "一新梗。
" 普通又自信,多好的詞啊,不讓說 "

輪到交換定情信物,男方掏出精神準備的戒指猶如在 " 發大招 ",想要一輩子捆綁住女方。

女方接受定情信物時,太開心了,但不想被捆綁,就搖起了花手。

不管是正經的交換戒指環節,還是玩游戲式的 " 發大招 "" 搖花手 "。
如今年輕人的婚禮很多都希望按自己方式走,但又礙于一些既定的傳統儀式,不得不聽話,包括一些婆媳關系,刻板印象中仿佛就是一種對立的矛盾關系:有了媳婦忘了娘。
那楊笠瘋一把,再痛打社會問題一把,高潮迭起,又有何不可?
" 專業女性權益,居然在脫口秀上說?"
除了楊笠的尖銳脫口秀,這期的嘉賓還請了離婚律師易軼和作為人大代表的蔣勝男。
對于婚姻,都有一座傳統老話叫" 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所以離婚律師又很容易地被傳統理解成拆散他人家庭的人。
But,現在這個時代,恐怕這句話要換一換,應該是" 結婚要慢,離婚要快 "。
這句話背后的邏輯是,結婚要充分考慮清楚,但既然決定了離婚就不要拖延,否則也是一種傷害。
特別是一些在家庭中經受家暴虐待的女性。
離婚其實很單純,也不是什么不可言說的事,離婚也不復雜,復雜的從來都是人,自身權益,還是得靠自己想清楚然后去爭取。
蔣勝男老師,大家都不陌生,她一直都在為女性權益提案,為女性發聲。
她沒有談過戀愛,也總是被嘲是 " 剩女 ",李誕說她,如果結了婚寫出來的可能就不只是《羋月傳》,還可以寫出《甄嬛傳》。
但結了婚哪還有什么甄嬛傳、羋月傳?" 結了婚不就只剩下了圍著家務團團轉 "

蔣勝男,不僅關注女性的職場,同時也關注女性的婚姻和生育,一直在為女性爭取她們該有的權益。
蔣勝男曾經提出過,建議延長男性的帶薪陪產假,因為產假原本是出于對女性的關懷,但卻因此造成了職場中的性別歧視。
女性總是被問 " 結婚了嗎 "" 有小孩了嗎 ",潛臺詞就是,如果你結婚了并打算準備生小孩,那這份工作你大概率就得不到了。
此提案發出后,男女雙方是狠狠地支持。
但大家關注重點不一樣,女性看到了產假,男性看到的是放假。
" 鬧了半天,他就帶了半天 "

其實女性困境一直都有被寫入影視劇,但不是浮夸就是成為了推動劇情的工具情節。
之前《親愛的小孩》開播,將女性生育前后困境、家庭的矛盾和焦慮真實地展現出來,卻被媒體批評販賣焦慮,請適可而止。


也正是因為這類的反饋,關注了又說過于現實,引起爭議,所以才導致影視劇中女性的困境會這么假和做作。
蔣勝男除了建議延長男性帶薪陪產假期,還建議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行為、提高性同意年齡、刪除離婚冷靜期、推進法定婚檢等等。
其中她建議取消公務員考試 35 歲限制,是因為 35 歲處在就業盛年,結婚有了孩子,家庭正是最需要用錢的時候。

脫口秀,時而會感到冒犯,是因為他以喜劇的形式帶出悲劇,說出問題。
我們得以討論,我們也需要去討論。
更重要是如果看到社會中的真實問題與困境,我們更需要去發聲。
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問題不說不討論不代表不存在,這是一種掩耳盜鈴。
正如蔣勝男自己說,很多人支持她,是因為她是最珍貴的女性聲音,但其實,蔣勝男也只是一個普通女性的聲音。
珍貴其實是因為稀少,所以她希望自己變得不珍貴:" 我是隨處可見的蔣勝男。"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