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商隱社,作者 | 散人、里普
" 任何聳人聽聞都是利益在作怪。" ——約翰 · 梅納德 · 凱恩斯
01 " 校園貸鼻祖 " 的新刀法
近一周來,有 " 校園貸鼻祖 " 之稱的趣店創始人羅敏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他以 "趣店羅老板 " 的身份,帶著自家的新業務 "趣店預制菜 " 來到抖音,開啟了直播帶貨。
用羅敏自己的話來說:"2021 年二次創業預制菜行業,期望能為全球數億消費者提供方便好吃干凈的食品;也希望通過努力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微小而又美好的改變。"
在不考慮羅敏過往風評的情況下,這段話說得確實漂亮。
不僅如此,他還極力打造著自己扎實再創業的形象,比如講述自己從江西縣城走到紐交所的勵志故事,情到濃處一度哽咽。
但與這種扎實頗不相稱的是,羅老板再次祭出了燒錢大招。1 分錢搶一道預制菜、5 分鐘送出一部 iPhone,和羅敏搭檔直播的賈乃亮就在直播時提到,20 萬單 1 分錢酸菜魚,刨去物流和成本,羅總 5 分鐘賠了 500 萬。

圖片來源:微博、蟬媽媽
據業內人士估算,羅敏的這場直播燒錢大概率過億,算得上抖音有史以來的最貴直播間。

砸錢補貼的直播,自然引來了巨大的流量。
數據顯示,這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次突破了 9000 萬,累計銷售額破 2 億,累計漲粉破 450 萬。
賣貨肯定是虧的,但從趣店的二級市場股價刺激效果來看,羅敏砸錢砸得非常成功。

美東時間 2022 年 7 月 18 日趣店股市情況
撒幣造勢、拉升股價、套現離場 ...... 這再次讓普通人看到了資本的套路和張揚。
當然還有 " 割韭菜 ",羅敏還在直播和發布會宣布,趣店在未來 3 年將支持 10 萬粉絲、寶媽去當地開店,前期加盟,連 1 分錢都不收。
聯想到之前 " 校園貸 " 對學生群體的收割,這被網友認為是新一波對寶媽們的收割。
有分析認為,大學生背后有一整個家庭,剛剛開啟自己的人生,萬萬不敢不還錢去做老賴;寶媽屬于同樣的人群,背后有自己的老公、爸媽和公婆,而且寶媽不敢作老賴的理由更硬核——當了老賴孩子入學都會成問題。
有多少寶媽會像各類公開分析中所說的那樣 " 上當 ",仍有待觀察,但在網上掀起一波浪潮的羅敏,正在迎來幾乎是全社會的 " 輿論討伐 "。
02 被羅敏惹怒的年輕人
羅敏直播時,在其抖音評論區,就有一些討論趣店校園貸業務的,甚至不乏大罵羅敏者,有評論更是稱羅老板 " 茶里茶氣 "。
當前,趣店羅老板評論區已經被關閉,顯示 " 作者僅允許互關朋友評論 "。
隨后,登上各大媒體頭條的 " 羅敏 " 也更多帶著 " 校園貸鼻祖 "" 燒錢 " 等灰色往事和土豪做派的標簽,其所謂 " 新事業 " 并不被看好。
筆者翻閱了知乎、微博、豆瓣等社交媒體,在網友的討論中,幾乎也沒有替羅老板說好話的。
高潮來自于 7 月 18 日晚間,羅敏走進當下正火的 " 東方甄選 " 直播間,連續為董宇輝送上十幾個 " 嘉年華 "(大概 3000 塊一個),但遭到董宇輝的多次勸告:" 不要刷禮物,這是賣菜的直播間,有錢的話可以買我們的農產品,送給員工、家人,相信你可以的。"
一天后,羅敏 " 委屈 " 地在抖音發視頻,自爆被董宇輝拉黑,并解釋稱,他刷禮物只是覺得董老師直播很辛苦,從來都沒有想去引發什么誤會。
對此,董宇輝回應表示:" 東方甄選是公司的號,跟個人無關。導演小哥因為大學剛畢業,有時候有些私人恩怨,他要拉黑,我自己聽完之后覺得挺合理的。" 網友紛紛盛贊董宇輝的高情商。
" 私人恩怨 " 自然指的是校園貸。如今 90 后已在各自的崗位進入 " 挑大梁 " 的角色階段,他們對自己、朋友、同學被校園貸坑過經歷記憶猶新。
而羅敏去 " 東方甄選 " 直播間刷禮物,也很可能像李國慶分析的那樣," 吸粉蹭粉,想讓東方甄選直播間的觀眾都能知道羅敏 "" 花小錢辦大事 "。

商業的發生源于信任,信任就像是一張紙,一旦被揉搓,很難恢復原狀。
直到今天,對羅敏的討伐仍在發酵,與趣店合作過的傅首爾、賈乃亮致歉。
貴為老總的羅敏親自下場、賣力吆喝,被全網討伐,他可能 " 出道 " 之前就預料到了,他或許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在作秀。但一切聳人聽聞,都是 " 利 " 在作怪。
現實是,在趣店營利能力不斷下降的當下,羅敏著實有著不得不賣力跨界的理由。
根據趣店發布的 2022 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趣店在這一時期的總收入為 2.02 億元,同比下降 60.87%;相較 2021 年同期 4.78 億元的凈利潤出現了大幅下降;凈資產則出現了 1.47 億元的縮水。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離不開趣店主營業務信貸的不斷萎縮。
在不斷收緊的市場監管,以及延續至今的疫情的雙重影響下,趣店的信貸業務已經受到了明顯的影響。無論是放貸額,還是在貸用戶數與在貸余額,都在不斷下降。
現實情況的嚴峻,讓趣店對其旗下的現金貸業務報以 " 謹慎的態度 "。此前趣店就曾表示," 將繼續評估在線消費金融市場的狀況和相關監管進展。根據這一評估,公司可能會結束其信貸業務。"
在這種背景下,趣店也就有了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的迫切需求。
善于抓風口、創業十多次的羅敏這次能選中預制菜,也是看中了當下預制菜的火熱。
去年一年,中國的預制菜市場規模就達到了 3459 億元,4 年后可能破萬億。而去年國內新注冊了 6000 多家預制菜相關企業,發生了十多起融資事件,累計融資金額達數十億。
不過,與前幾次創業相比,羅敏這次顯然不會感到 " 孤獨 ",因為與羅敏同樣商業嗅覺敏銳、敢打敢拼,卻又被 " 賭徒 " 心態驅使的陸正耀,也早就將目光盯上了預制菜。
陸正耀的行動要更快。早在今年一月,他便帶著 " 舌尖英雄 " 又一次回到了大眾的視線,并在三月獲得了 16 億元的 B 輪融資。
但與羅敏有所不同的是,陸正耀之前創立的神州專車、瑞幸其實都算是不錯的企業,尤其是瑞幸,讓普通人喝到了更為便宜的咖啡,幫用戶解決了想喝咖啡,又不想多為 " 第三空間 " 付費的需求。
陸正耀的預制菜創業也更為低調,讓普通人感覺不到他在悄悄開辟新事業,即便知道,更多想到的也是瑞幸。
而羅敏,顯然擺脫不了 " 校園貸鼻祖 " 這個灰色標簽。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與陸正耀 " 存在玩弄金融手段套現及欺詐可能性 " 有所不同的是,校園貸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 " 裸貸陷阱 ",更給人一種 " 用金融手段榨盡普通人手中最后一個銅板的感覺 ",不管你是涉世不深的學生,還是身背育兒壓力的寶媽。
在這里,五十步是可以笑百步的。
有人說,趣店從校園貸開始,同樣的套路,同樣的打法一再使用,但跟 " 簡單精煉的 DNA 可以成為肆虐的病毒,卻無法進化為高等生命 " 的道理一樣,絕大多數人或許都不認為羅敏做的是有價值的事。
03 復刻一個個 " 肆虐的病毒 "
羅敏當初為什么會選擇做 " 為一生留下污點 " 的校園貸呢?
2005 年,22 歲的羅敏工作一年后決定辭職考研。不過,當他在北大聽完李彥宏關于創業的講座后,頓時明確了自己對創業的渴望。
就像他自己回憶的那樣," 如果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那么北大這段蹭講座的經歷可以說幫我開了天眼。"
當天李彥宏在北大講了什么讓他醍醐灌頂的內容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此后,一直到 2013 年,羅敏都疾馳在創業的大道上。無論是主打校園社交的 " 底片網 ",還是瞄準禮品銷售市場的 " 記憶日 ",亦或是外賣、汽車團購、電商導購、在線教育等等,雖然沒有一個項目成功,但沒有人懷疑羅敏對創業的熱情。
比如梅花創投的創始人吳世春。作為羅敏的 " 伯樂 ",吳世春對羅敏頗有好感,并參與了對羅敏的大多數投資。
在他看來,羅敏 " 是一個有大局觀的人 …… 他的團隊也是一樣,認知力和心力都非常強大,這十分符合我們的投資邏輯。我認定他會成功,具體在什么項目上成功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定可以。"
至于羅敏之前的屢戰屢敗,吳世春認為這是他 "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導致的。
換句話說,羅敏雖然有著快速追逐風口的執行力,但只是流于表面的模仿,很難讓他維系最初建立起的優勢。不過," 對于創業者來說,‘快速執行’絕對是一個優點,而且是創業者最首要的一個能力。"
總之,穿梭在各個領域之間、飽嘗失敗之苦的羅敏就這樣來到了 2014 年,正是在這一年,羅敏的才能終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前一年,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與用戶群體的下沉," 互聯網金融 " 的概念被炒得火熱,像校園貸這樣的小額信貸產品也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不過,在彼時的市場上,說得出名號的只有肖文杰創辦的分期樂(現為 " 樂信集團 ")。
因此,留給資本方的,是一片巨大的 " 藍海 "。
對此,自覺機會到來的羅敏在 2014 年模仿分期樂,推出了自己的校園貸平臺——趣分期("趣店" 前身)。
它傳單上的口號也頗具誘惑性 " 零首付!每月 288 元!就可以擁有 iPhone5s!",早在趣分期做校園地推的時候,付地推人員傭金,還給大學生 1 分錢吃泡面的福利,跟預制菜的套路相差不大。
2014 年,全國在校大學生約有 3000 萬人,如果按學生在校期間購買 1 — 2 次 3C 產品,價格在 2000-5000 元左右,這就是一個價值千億的市場規模。
趣店的目標就是刺激起更多學生超前消費的欲望,向學生推銷 " 錢不夠不用等,直接分期 " 的消費理念,單憑學生證、身份證就能在平臺上貸款,還能借同學的學生證、身份證貸款,有的學生在不知情情況下背上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負債。
不僅如此,校園里還遍布在趣分期做兼職的學生,不斷往下發展代理,讓趣分期在校園里病毒式蔓延。
在許多網友看來,趣分期最大的惡就在于,開啟了校園貸的 " 潘多拉魔盒 ",此后 " 優分期 "" 我來貸 "" 名校貸 " 等紛紛進入校園。
這也奠定了羅敏最初的 " 成功 ",巨大經濟收益與資本方支持,讓羅敏與趣店在 2017 年 10 月攀至事業最高峰——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趣店也因此成為 2017 年美國資本市場上中概股第一大 IPO。
不過,趣店的輝煌并沒有持續太久。
由于校園貸本身就容易發展為灰色產業,加上彼時有關校園貸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比如有學生因無法償還貸款選擇自殺,有女大學生陷入 " 裸貸陷阱 " 等,都讓這個從出生就帶有 " 原罪 " 的產業被輿論口誅筆伐。
最終,在教育部近乎最終通牒般的明令禁止下,校園貸被依法取締。
至于靠校園貸做大做強的趣店,不得不將主要業務轉為面向成人的現金貸——一個同樣具有爭議,且被監管部門牢牢緊盯著的產業。
不難想象,這樣一個發展備受 " 掣肘 " 的產業,必定會拖慢甚至拖垮一個以它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由此,羅敏開始了他的二階段創業,熟悉的情況也再次發生了。
從一開始的汽車新零售項目 " 大白汽車 "(2017 年),到高端家政項目 " 唯譜家 "(2018 年)、K12 教育項目 " 趣學習 "(2018 年),再到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 " 萬里目 "(2020 年)、素質教育項目 " 萬里目少兒 "(2021 年),以及現如今的預制菜項目等。
近五年,羅敏換過的賽道已經不下 7 條。其中,堅持時間最長的是大白汽車,歷時近兩年;堅持時間最短的是 2018 年推出的那些項目,平均存活時間只有幾個月。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8 年由于螞蟻金服(趣店背后的資本方之一)與趣店的合約到期,且無意與趣店續約,趣店的發展再次受到受挫。
這一事件,也成為大白汽車流產的重要原因。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究其根源,還是在于羅敏及趣店想要盡早看到成果,以至于行事過于急躁、吃相過于難看,再加上不同行業之間存在的壁壘,以及過往形成的負面形象等等,大白汽車的黯然離場也就不奇怪了。
大白汽車的失敗,稱得上是羅敏二階段創業屢屢失敗的縮影。雖然羅敏在很多時候都能踩中風口,但因為涉及根源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高調入場、難以為繼、慘淡收場也就成了他這幾年創業的顯著特征。
對此,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就趣店而言,企業本身還是有蹭流量的心態。他們所做的都是風口,風吹起來,他們就跟著過去,希望能夠通過風口刺激一下股價。"
如今,這樣的套路還在繼續。
04 該跟商人講人性嗎?
行文至此,我們其實能大致能看懂 " 被嫌棄的 " 羅敏的創業歷程。
他因校園貸而成功,也因校園貸而被大眾嫌棄,繼而有了如今 " 被反噬 " 的局面。
其實最讓人感慨的還是 " 人間正道是滄桑 ",正確的道路總是充滿著艱難曲折,于是很多人走了極端,取得了所謂的成功。
這其實頗像金庸先生筆下的《笑傲江湖》,令狐沖那樣走正道的人,忍受著常人難以體會到的孤獨,再加上一些運氣,習得獨孤九劍這樣的絕學,行走天涯。
另一些嘗遍世間冷暖、江湖險惡的人,走捷徑去爭奪《辟邪劍譜》《葵花寶典》那樣 " 秘籍 ",搶來發現 " 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辟邪劍法比獨孤九劍練起來簡單多了,就看你能不能狠下心來拉一刀,走一條與江湖道義相逆的路。
金庸武俠算是成人版的童話,在對這本書的評論中,有一條評論讓人頗感唏噓—— " 書中是一身正氣的令狐沖笑到了最后,但現實中,岳不群、左冷禪、東方不敗這樣的人獲得了所謂的成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商業里講 " 道義 "" 道德 "" 人性 " 似乎都顯得有點迂腐,很多人覺得 " 商業里不違法就行,談什么道德和人性 "" 賺得多才是王道 ",甚至很多人把《潛伏》里 " 現在兩根金條放在這 , 你告訴我哪一個是高尚的 , 哪一個是齷齪的?" 這句話奉為圭臬。
于是,只講利潤,不講道德和人性,成為相當一部分人對商業的看法。
事實上,商業中從來沒放棄過對道德和人性的考量。
商業源于交換和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需要,先來回答,它誕生的最大好處是什么?
除了促進了分工、經濟飛速發展等等我們常說的,其實還有個有意思的角度。美國思想家阿爾伯特 · 赫希曼在《欲望與利益》提到,商業誕生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對人的欲望的馴化。
人的欲望有很多,而且難以消除,甚至被概括為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欲。
如果任由人的欲望發散,那整個社會將陷入 " 互害 " 的泥沼,退回黑暗叢林,難言可持續發展。
然而商業產生了,人類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正如孟德斯鳩所說:
" 幸運的是人們處在這樣的境況中,他們的欲望讓他們生出作惡的念頭,然而不這樣做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它給人提供了一條理性獲得收益的途徑,大家不要打打殺殺來獲得利益了,可以一起賺錢。
甚至國家間也不用通過暴力征伐就可以獲得發展。貿易的自然結果就是和平,兩個囯家之間有了交易,就彼此互相依賴:如果一國由于買進而獲利,那么另一國則由于賣出而獲利;彼此間的所有聯合都基于相互需要。
如意大利哲學家維柯說的:
" 社會利用使全人類步入邪路的三種罪惡——殘暴、貪婪和野心——創造出了國防、商業和政治,由此帶來國家的強大、財富和智慧。"
賺錢的動機,經濟上的利己主義得到了承認,擺脫了宗教對欲望的禁錮,每個人可以在合法途徑內追逐自己的財富,促進了經濟大發展。
可以說,商業一開始就是解放了人性。
但對商業的討論從未拋開人性。經濟學奠基人亞當 · 斯密在《國富論》中說,長期經商會使商人養成 " 長時間的勤勉、節約和小心經營 " 的習慣。
可在斯密晚年,他發現整個商業社會的秩序面臨著風險,有些位高權重的人用卑鄙拙劣的手段來攫取財富,舍棄了美德,因此他在《道德情操論》的第六版中,增加了整個第六卷來論述包括謹慎、正義、仁慈和自我控制等美德,試圖發展某種具有美德倫理色彩的實踐道德論來適應商業社會的新趨勢。
他認識到,在個人利益或企業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并非任何時候都能取得協調,如果商人或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了公眾利益,那么帶來的危害就是巨大的。
為逐利而放棄道德規則的商人或企業一方面會極大地干擾市場交易,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普通人的道德信念,從而破壞整個社會的道德根基,偏離斯密所刻畫的那個美好而公正的商業社會。
連新自由主義的代表者米爾頓 · 弗里德曼也認為,道德是內嵌于商業之中的,商業社會與傳統的地緣或血緣社會不同,它是由陌生人分工和合作的相互聯系而組成的。
商業社會關注的是陌生人之間應該如何打交道,商業社會中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陌生人之間的尊重、互信、誠實等一系列道德原則來支撐。
商業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既要有合理的規范約束,又要求商人一定程度上的自律,否則,社會交往的成本就會非常高,整個社會也將陷入 " 互害 "" 競劣 " 的泥沼。
人們通常很推崇巴菲特、查理 · 芒格、稻盛和夫等人的言論,將其看作是至理名言。
巴菲特和查理 · 芒格雖然沒創立過什么行銷世界的品牌、沒搞出過硬核科技,但他們 " 長時間的勤勉、節約和小心經營 " 真的能讓人看到商業帶給人類的智慧。還有稻盛和夫,他的很多書讀起來像是雞湯,其實結合他經營企業的實踐來看,這正是他的自我約束。
還有近年來段永平的一些言論也廣受推崇,原因也正是在充斥著浮躁和投機的商界,他的本分、低調、長期主義更能讓人看到踏踏實實成功的可能。
這些都是大眾樂見的成功故事,大眾也樂意傳播他們言辭,并把其中的理念奉為圭臬。
向善的生意才具有持續發展的力量,世道人心的重量不容忽視。
最近看到有人說,羅敏最應該組織一只強大的公關力量,跟媒體搞好關系,好好塑造一下企業和自我形象。
借用網友的一句話來說,如果創業者和企業沒有公共精神,公關毫無意義。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0a2c7b15ec01f9f286708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