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小舟
原著黨會更喜歡 AI 生成的結果嗎?
DALL · E 是 OpenAI 推出的模型,以優秀的生成效果和藝術色彩著稱。今年 4 月,OpenAI 發布了文字轉圖像新模型 DALL · E 2,為圖像生成和處理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桿。只需輸入簡短的文字 prompt,DALL · E 2 就可以生成符合描述的圖像,其中多種對象以語義上合理的方式組合起來。
以往對于 DALL · E 2 的測試通常是把一些具體的物體組合成一幅圖像,比如圖像中包含「騎著馬的宇航員」,DALL · E 2 輕松就能完成這個任務:

那么,在小說等文學作品抽象的筆觸下,DALL · E 2 能生成怎樣的角色形象呢?
一些小說已被成功改編成電影,角色形象深入人心,符合原著讀者的心理預期。這是電影制作方的努力,如果讓 AI 模型 DALL · E 2 創造角色形象,會是什么結果?
近期,一位名為 Jim Clyde Monge 的博主在 medium 上公開了自己對幾部經典電影作品進行了實驗,我們先來看一下生成結果。
例如,《哈利波特》原著中對赫敏的形容是這樣的:「一個聲音霸道的女孩,她有一頭濃密的棕色頭發和相當大的門牙。」電影形象和 DALL · E 2 生成結果如下:

或許你覺得這兩個形象大相徑庭,并且因為艾瑪 · 沃特森的顏值偏愛電影版一些,但不得不說,DALL · E 2 的生成結果是符合原著描述的。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兩位主角哈利和羅恩。原著中哈利 · 波特是「一個瘦臉、黑發的男孩,他戴著圓框眼鏡,眼睛是綠色的,額頭上有很淺的疤痕」。

原著描寫羅恩是「一個高高瘦瘦的男生,臉上長有雀斑,有一個長鼻子,手腳都大」。

綜合來看,DALL · E 2 的生成結果是符合原著文字描述的,但并不符合人們的審美。這可能是因為小說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不是完全具體的。反觀電影的形象,倒是和原著描述有幾分出入。
然而,如果用 DALL · E 2 生成的形象制作電影,觀眾可能不會買單,因為這不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這也說明了 AI 和人類智能存在差距—— AI 主要是根據文本數據生成關鍵要素。
僅憑《哈利 · 波特》一部電影還不足以說明這種情況,博客作者又對經典作品《指環王》進行了實驗,其中佛羅多 · 巴金斯的對比結果是這樣的:

這兩個形象不僅是樣貌不同,年齡上似乎也有很大差距。但這也不能怪 AI,畢竟佛羅多在原著中的設定就是 50 歲,只是書中的霍比特人比普通人更長壽,平均壽命 100 歲,33 歲才算成年。而 DALL · E 2 顯然是不了解這個冷知識。
再看看另一個角色阿拉貢二世,不得不說,DALL · E 2 這次生成的形象俊朗了很多。原著對他的描寫是:「蓬松的頭發上點綴著些許銀灰色,眼睛炯炯有神,與頭發中的銀色交相輝映。」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嘗試用 DALL · E 2 生成電影角色,生成結果可能和電影形象差距很大。但我們不禁思考:這是由于 AI 存在缺陷,還是因為藝術創作本身的人文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0d3cf8e9f09235614b7be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