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地球到底有多熱?日前,據媒體報道,今年 7 月,北極圈的溫度飆升至 32.5 ℃,當地人都穿著短袖在冰上打冰球。這樣的高溫,也讓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引起許多人的擔憂。北極熊等動物怎么辦?會對全球沿海地區造成多大影響?此外,今年全球多地出現極端高溫天氣,這與北極的罕見高溫背后是否有聯系?針對上述問題,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極地地區氣溫上升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 2 倍左右
今年夏天,全球多地出現高溫天氣,許多地區創下歷史新高。7 月 12 日,江蘇省氣象臺發布了高溫紅色預警,這是近五年來的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上一次發布還是在 2017 年。
北極圈的溫度一度飆升至 32.5 ℃,覆蓋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冰蓋也在加速融化。7 月 15 日至 17 日,格陵蘭島每天流失的冰量多達約 60 億噸,足以填滿 720 個奧運會規模的游泳池。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北極圈應該是冰雪覆蓋的地區,在冰山前穿著短袖,這太出乎意料了。其實,這不是北極圈第一次出現極端高溫天氣,2021 年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0 年 6 月 20 日西伯利亞維爾霍揚斯克監測到 38 ℃氣溫,創北極地區新的高溫紀錄。
" 這也從側面說明,北極地區極端高溫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楊洋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北極的高溫一直都受到全球科學家的關注,特別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的增溫速度比其他地區都要快很多。" 北極地區的增溫是全球平均增溫速度的 2 至 3 倍,北極地區對全球增溫的反應特別敏感。"
為什么北極地區的增溫速度會這么高?楊洋解釋,其中一個原因是溫度和海冰之間的正反饋效應。" 海冰原來是反射太陽輻射的,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本用于反射太陽光的海冰加速融化,反射率變低,加速太陽光的吸收,使得當地氣溫更暖。"
此外,另一個原因則是中緯度地區的人類活動、自然變化等都會影響極地氣候。楊洋指出,太陽一般照射在低緯度地區,然后能量通過海洋和大氣,從低緯度向高緯度的兩極進行傳輸。" 如果中低緯度的能量傳輸被改變,北極的溫度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楊洋特別指出,不僅是北極地區溫度在變暖,南極地區也在持續變暖。" 這兩年南極海冰的覆蓋量也出現了歷史較低點,南極、北極增溫速度都很大。"
北極地區的一些永久性海冰融化,北極熊生存環境更惡劣
那么,北極的極端高溫會持續很久嗎?未來是否還會出現高溫天氣?針對這些問題,楊洋解釋,這樣的極端高溫是偶然事件。
" 每年夏季,北極地區的海冰都會融化,但是融化的量并不一定。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融化量會更多,一些永久性的冰都融化了,這在以前是不會融化的。" 據悉,北極圈的范圍包括格陵蘭島、北歐和俄羅斯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報告,2019 年格陵蘭島冰蓋融化了約 5320 億噸,直接導致全球海平面永久上升達 1.5 毫米。
過去數十年,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全球海平面上升貢獻占比達 20-25% 左右,若全球變暖趨勢繼續,到 2100 年這一比例或將達到 40%。如果格陵蘭島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 7.5 米。
" 這個數字非常可怕,可能會造成很多陸地被淹沒,對我們的能源、食物等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會讓臺風、海嘯、暴雨等自然災害更頻繁。" 不僅如此,楊洋指出,作為北極地區生存的重要物種北極熊,由于常年生活在海冰上,如果海冰融化,北極熊的生存環境也會更加惡劣。
地球內部變率影響,明年并不一定會出現持續性高溫
那么,北極地區的高溫與全球多地的高溫有什么聯系?這樣的高溫天氣是否會持續下去?對此,楊洋解釋,除了全球變暖這一因素,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了地球內部的變率影響。" 大氣有個‘振蕩’,有些年高溫,有些年低溫,今年和明年也有可能大不相同。"
江蘇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項瑛解釋,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上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由此形成大范圍的環球暖高壓帶。在暖高壓帶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有利于地面增溫,加之在大范圍高壓帶的作用下,空氣較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陽輻射更容易到達地面,導致高溫頻發,且強度較強,進而造成江蘇多地出現持續高溫熱浪事件。
" 這是一個較為極端的情況,大概率不會年年出現,只偶爾發生在部分年份。" 楊洋預估受地球的變率影響,明年溫度不一定會這么高。
楊洋補充說,但是疊加全球變暖的大背景,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據相關研究顯示,2000 年以前,北極地區很少出現高溫天氣,但是 2000 年以后頻率就增加了,這也是由于人類生產活動排放了更多溫室氣體。"
此前,楊洋團隊研究表明,中緯度地區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會使得北極地區增溫。另一方面,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會通過風和大氣環流輸送到北極地區,這些顆粒物就會沉降在冰雪表面,降低地面反照率。
" 以前我們看雪山是白色的,近年來看雪山,發現并沒有以前那么白。" 楊洋指出,白雪可以反射太陽光,但顆粒物沉降以后會吸收太陽光,使得冰雪進一步融化。 " 因此,我們還是要控制溫室氣體及污染物的排放,堅持碳中和目標,才能逐漸地緩解北極地區變暖以及全球范圍極端事件的發生。" 楊洋說。
現代快報 + 記者 李楠 實習生 白雪 徐珂
(編輯 魏如飛)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a79d49e780bf92c001d88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