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從 7 月中下旬開始,暴雨侵襲也門多地,造成大量人員和財產損失。其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薩那古城面臨危機。已經有部分數百年歷史的房屋發生垮塌。


也門歷史名城保護總局次長達烏德告訴記者,在持續了近一個月的暴雨中,薩那古城的一座古建筑完全垮塌,另兩座建筑部分垮塌,此外還有 11 棟古建筑屋頂發生垮塌,49 棟古建筑屋頂部分垮塌,500 棟古建筑發生不同程度的漏雨現象。
達烏德表示,由于持續多年的戰爭,也門全國民生凋敝,薩那古城的居民也不例外,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經濟能力對居住的古建筑進行加固和維護。因此薩那古城急需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保護和援助,避免這一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徹底消失。
據央視財經,記者走訪時發現,為了應對暴雨造成的漏水,很多人只能利用塑料布和防雨布暫時遮擋住漏水的屋頂。



薩那古城居民 優素福:這里是裂縫,這些都是裂縫。這是水流的痕跡,石膏都被從里面沖走了。并不是我不在乎這個房子,最近的暴雨讓房子狀況越來越壞,我們都快變成無家可歸者了。
據也門歷史名城保護總局統計,目前薩那古城共有 11777 間房屋,房屋高度集中在 3 至 8 層之間,從數千年前薩那建設初期到現在,薩那古城仍舊處于最初的位置。千百年來,薩那古城內的房屋不斷被當地人維護、翻修和重建,每一次重建和加固全都延續著最古老工藝,而不使用任何水泥和金屬等現代建筑材料,這也是薩那古城千年面貌不變的最主要原因。

據澎湃新聞,薩那老城于 1986 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據信人類在該地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居住歷史。薩那古城的建筑風格獨特,紅磚外墻裝飾著白色石膏制成的華麗圖案,這種風格已成為也門首都的象征。薩那古城的許多房屋至今仍然是私人住宅。
據了解,聯合國于 1986 年要求也門政府要保持薩那老城的傳統建筑風格和城市布局。相關部門還要求古建筑的所有者要經常對房屋進行維護,防止漏雨、滲水、墻體開裂等現象的發生。

薩那古城既是全體也門人心中驕傲的歷史,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戰爭中的薩那古城又遭受暴雨襲擊,加之經費的缺乏,讓薩那古城危在旦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地代表 艾哈邁德 · 魯巴:針對薩那的空襲持續了很長時間,早些時候的這些爆炸,破壞了古城的穩定性,動搖了地基。這次又遭遇幾十年一遇的大雨,讓情況更加糟糕。
(編輯 李蔚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d8e1d9e780bf92c002006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