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馬兆敏 記者 莊劍翔)幾天前,58 歲的李女士突發頭痛被送往揚州市江都人民醫院搶救。檢查后發現,她顱內出血。而造成出血的 " 元兇 " 是動脈瘤破裂。醫護人員歷經 4 小時,最終成功 " 排險 "。追溯其病因,竟然和她 50 年的煙齡息息相關。

△綠色圓圈部分為動脈瘤。通訊員供圖
8 月底,58 歲的李女士被緊急送至江都人民醫院急診。就在 1 小時前,她還像往常一樣準備午飯,突然頭部劇烈疼痛了起來,嘔吐不止并出現大小便失禁。來院時,她神志昏睡,已無法說話,只能勉強睜眼,病情不容樂觀。
初步檢查后,醫生找到了 " 元兇 "。頭部 CT 檢查結果顯示,李女士蛛網膜下腔出血伴腦室積血。顱腦 CTA(顱腦 CTA 血管造影)檢查提示,前交通動脈及右側大腦中動脈 M1-2 段動脈瘤,此外,患者左頸內動脈起始處重度狹窄達 90%,頸內動脈還存在不少斑塊。經神經外科會診評估后,緊急送至 NICU(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治療。
結合檢查結果,原來造成李女士顱內出血的 " 元兇 " 正是動脈瘤破裂,只有將顱內動脈瘤這顆 " 不定時炸彈 " 拆除,才能避免再次出血,拯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李女士糟糕的血管狀況給手術帶來了很大的風險。雖然近年來,江都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團隊通過介入栓塞及夾閉手術,成功 " 拆除 " 過不少顱內動脈瘤病例,但像她這么嚴重的狀況,大家也是第一次碰到。
為此,團隊緊急討論,綜合患者的病情,最終選擇了相對而言更加穩妥安全的動脈進行介入栓塞術。
當天下午 3 點 35 分,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朱恩鋒,主治醫師黃華兵、楊明林等在手術部、介入手術室的配合下,開始為患者進行手術,開啟了一場技術和耐力的考驗。術中全腦血管造影還發現,患者右側椎動脈開口處狹窄達 99%,右側頸內動脈海綿竇段輕度狹窄及斑塊,左側頸內動脈起始處重度狹窄及斑塊。歷時 4 個小時,手術團隊成功將動脈瘤栓塞,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目前李女士正在進一步綜合治療中。
除了有高血壓之外,李女士平時身體較好。為什么顱內血管狀況會如此糟糕?有研究表明,年齡大于 40 歲、女性、高血壓、吸煙和顱內動脈瘤家族史,是形成顱內多發動脈瘤的高危因素。而李女士雖然才 58 歲,卻已經有了 50 多年的吸煙史,近期吸入量達每天半包,煙癮不小。
據家屬介紹,李女士年幼時皮膚蠟黃,其父親聽說抽煙能夠改善氣色,就把自己的旱煙給年幼的李女士抽。多年來,李女士煙癮越來越重,每天抽煙量直線上升。久而久之,腦血管病變越來越嚴重。
(編輯 余爽)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712ca9e780bf92c002383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