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 民以食為天 " 這句話人盡皆知。
圍繞飲食,我們也誕生了 " 菜系派別、主次賓位 " 等文化。
在《飲食男女》《滿漢全席》《食神》等一眾電影里,飲食更是與人物的悲歡離合綁定在一起。

最近,在抖音,誕生了一位中國食品奇人,他就是海克斯科技的掌控者、香辛料絕命毒師、燒烤料煉金術士、歪嘴戰神辛吉飛。

他以顛覆大眾認知的食品制作過程、標志性的歪嘴動作、" 純純的科技與狠活啊,哥們 " 的口頭禪,在抖音上大殺四方,一個月漲粉 700 萬。
而后續一系列被警告、銷號、穢土轉生等新聞更是把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個來自遼寧的禿頂小伙,何以掀起這么大的波瀾?一切,還得從他的視頻作品說起。

科技狂人辛吉飛
辛吉飛的作品,總能令人大吃一驚,他會將五顏六色的化學添加劑混合在一起,做成看起來 " 似乎能吃又美味的 "" 面筋、炸串 " 等街邊小吃,甚至還能合成出牛排、火鍋肉卷等 " 食材 "。
一塊巴掌大的合成牛排,制作原料是攪拌機里的牛僵尸肉和邊角料。

有的讀者可能不知道啥是僵尸肉,僵尸肉指長期冷藏的肉制品,比如凍了 30 年的豬肉。
甚至有的僵尸肉,儲存的年限比一些讀者的年齡都大,比如 1980 年的凍牛肉。
經過攪拌,僵尸肉成了碎肉,辛吉飛加入催化劑 5 克。
加了催化劑的牛碎肉,會慢慢緊密地粘在一起,讓人看不出碎肉拼接的痕跡,甚至讓顏色暗淡的僵尸肉看起來變得比菜市場買的牛肉還新鮮。

辛吉飛還提醒觀眾 " 千萬不能放多了,放多了該倒沫子了(東北話吐白沫的意思)"。
辛吉飛接著介紹道,為了掩蓋僵尸肉的味道,會接著加磷酸鹽、長粒味精、牛肉香精。

佐以鐵板煎熟,一塊正宗的黑心牛排就做好了。
辛吉飛的合成牛排,雖然用的牛肉不好,但起碼有牛肉,而他制作的雞湯豆腐串,連個雞肉渣子都沒有。
來到添加劑市場,直接來上一瓶老母雞鮮香膏,雞骨浸膏,半成品的豆腐串。

回到家,燒開半鍋水,扔進去一勺跟 502 膠水一樣的雞骨浸膏,剛才還平平無奇的清水,馬上變成噴香的雞湯。

除了餐館里吃的,街邊賣的辛吉飛同樣如數家珍,全國各地都有的正宗大雞排,辛吉飛同樣給大家展示了制作過程。
250 克的邊角料雞肉,加 200 克水、30 克變性淀粉、25 克奧爾良腌料,加入 " 科技狠活 " 水分保濕劑 2g,讓雞排不論什么時候炸都是鮮嫩松軟的,再加 300g 面粉。

經過油炸,就成了街邊常見的巴掌大雞排。

憑借著各種食品添加劑混合的黑暗料理視頻,辛吉飛一個月漲粉 700 萬。
但這階段的辛吉飛,依然是一個普通的食品博主,接下來發生的" 食品報點名 "" 銷號風波 "兩件大事,才讓他被大眾熟知。
8 月 31 日,辛吉飛發布了一條假蜂蜜的制作視頻,視頻中的蜂蜜是用白砂糖加麥芽糖精熬成的,被同是抖音博主的中國食品報點名。
中國食品報認為其 " 生產的蜂蜜,說好聽點是在揭秘食品造假過程,說難聽點就是在傳播犯罪方法 "。

一部分網友針對此事,為辛吉飛站臺,認為辛吉飛是因為揭露黑料被盯上的。

有人認為他動了資本的蛋糕,某些人聯合起來搞他。


但也有人叫好,認為辛吉飛刻意販賣焦慮,應該被嚴肅處理。

學習食品專業的學生面對 " 科技與狠活 " 滿天飛的言論手足無措,覺得這是食品安全科普的一次失敗。

在埋下爭論的種子后,正反兩極不斷在辛吉飛的視頻評論區對沖,最終演變成了 " 銷號 " 事件。
因為爭端,辛吉飛遭遇了大量的舉報。
辛吉飛接到抖音官方客服電話,客服認為其面對食品問題一概而論的行為欠妥。
辛吉飛回復 " 掛電話后我就把賬號銷掉 ",隨后發布了他的銷號視頻。

一時間,視頻評論區都是 "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 的發言。
在部分網友眼里,辛吉飛代表著正義,是與資本抗衡的勇士。

辛吉飛的倒下,甚至被有的人稱為時代的悲哀。

隨著辛吉飛的倒下,一些網友坐不住了,紛紛下載辛吉飛的視頻,在短視頻平臺注冊小號發布。
一時間,頂著科技與狠活的 ID 浮出水面,10 個視頻 8 個是科技與狠活。

辛吉飛現象,也從短視頻平臺出圈迅速發酵,成為一場關于食品行業的全網狂歡。

民以食為天
在辛吉飛視頻的帶動下,網友一本正經的研究起了食品安全。
有一批人陷入焦慮,產生了食品安全大恐慌的應激反應,看什么食物都像是充滿了添加劑的 " 科技與狠活 "。
人們看到雞頭粉碎成肉糜做飼料的視頻,第一反應是這是不是給人吃的。

部分網友認為這是做肉丸子、火腿腸的原料。


在恐慌之下,一些人已無法分辨這到底是動物飼料還是低劣食物制品的原料。
吃自選麻辣燙,拿起夾子的同時,耳邊回蕩起飛哥的諄諄教誨,即使知道面前的不一定全是 " 科技與狠活 ",在應激反應的催促下也只能無奈放下夾子。

大學里的食堂,開始在窗口貼 " 絕對沒有科技與狠活 " 自證清白。

甚至有的人已經不敢點外賣了,要買回東西自己做,從零開始學做飯。
而另一些人,開始在配料表里找茬,試圖尋找出 " 科技與狠活 " 存在的蛛絲馬跡。
這些從來沒注意過配料表的人,看見密密麻麻的配料表,覺得頭皮發麻。

有的家長展示孩子喝的牛奶,發現除了生牛乳還摻了水等配料。

比較食物的形式,也從性價比變成了看誰的 " 狠活 " 含量少。

而事件的引發者辛吉飛,在隱退后,有人覺得他是英雄。

但從大眾角度來講,辛吉飛更像是一個鬧鐘,激起了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
稍有食品常識的都知道,符合食品安全規范的添加劑是可以在食品制造過程中適量使用的。
食品行業本身就是工業的一部分,古代的皇帝再九五至尊也吃不上小布丁。
但是要知道,這所謂的添加劑,隨著工業的發展已經陪伴了我們數十年。科技日新月異,食品添加劑又發明出數千種我們不知道的東西,這部分未知讓一些人感到恐懼。
辛吉飛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更多人對食品添加劑有了一定的認知,激發了他們的思考。
在辛吉飛被封號后,越來越多其他行業的 " 辛吉飛 " 出現了,紛紛揭露自己行業的真實情況,
有啤酒辛吉飛,能用幾克麥芽粉、檸檬酸、二鍋頭、小蘇打勾兌出一臉盆啤酒。

有葡萄辛吉飛,告訴人們無籽葡萄是加了膨大劑的產物,甚至連葡萄梗的長度都能控制。

有面膜辛吉飛,用一塊五的原料,復制出動輒上百一片的面膜。

有人據此下了個結論,說不同的行業,還會出現不同的辛吉飛。
但現在看來,可能不太現實,因為辛吉飛只是向大家揭露了這些添加劑的用途,而震驚大家的,其實是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之廣。
但這些添加劑都是合法的,辛吉飛只是揭露了現象。
揭露真相并不危險,只是被銷號,揭露假象,才是最危險的。
想要成為打假英雄,其實比常人想象的更難。
比如說我們要看到,2008 年,揭發了三鹿奶粉大頭娃娃事件的調查記者簡光洲,被迫離開自己理想的新聞行業。
2011 年,揭發地溝油的調查記者李翔,在回家路上遇刺倒地,身中十余刀。
而現在,B 站專職打假的 UP 主內幕糾察局,每次錄制視頻都得戴一個面具。

而他之所以不敢露臉,是因為他的視頻都是真的暗訪,直接拍攝餐廳后廚的臟亂現象。

這些食品打假者,他們是一個又一個警鐘,用尖銳的聲音刺痛大眾的耳朵。
他們長久緘默,如今匯聚在一起,隱有雷光隱爍,終將聲震人間。

設計 / 視覺 Elaine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2a1108e9f097ac57ed05f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