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個采訪,還挺驚訝的。
郭曉婷,童星出身,最著名的角色大概是《仙劍三》的小土豆花楹。
模樣瞧著清秀柔弱,居然是個硬到有點鋒利的性子。

一次采訪而已,郭曉婷就把貴圈上上下下立靶子得罪了個遍——
聊過去參加的綜藝,她說一點都不好玩:
因為節目壓根學不到什么東西,都只是在搞人際關系。



談到前兩年接的劇本,自己沒有選擇權:
只能在 " 爛 " 和 " 更爛 " 之間挑選,在現場就硬著頭皮尬演。


參加過的劇組試戲,也大多是在拼人脈:
結果呢,浪費了自個兒的時間,最后選中的人也完全不合適。





至于火熱的仙俠戲市場,她有過一次很糟糕的體驗,感覺像是在拍廣告:
現場打光加超強濾鏡,完全蓋住了演員的皮膚狀態,拍攝也就用演個情緒,談不上什么連貫性 ……




說起來,幾乎是當下流行的所有風潮,郭曉婷都保持著格格不入的姿態:
關于自己的熱搜詞條,她拒絕過度娛樂化,不然就會覺得很可笑;


千篇一律的快問快答,她不感冒,尤為討厭 " 拍戲過程中有什么趣事 " 這個問題;



針對各大平臺攢物料的宣傳方式,她至今不能適應,偶爾也在內心疑惑:為什么要靠這些讓大家認識我;






甚至,當專業人士勸自己接劇本,用的是 " 這個角色會上熱搜 " 的話術,她也忍不住掛臉 ……




不難看出,郭曉婷強烈懷念著從前。
希望自己能生在十年前,在那時候的影視行業里奮力。



被采訪者問到心坎上,還淚灑鏡頭前了。


以上種種,如果從普通路人的嘴里吐出,那絕對是沒毛病的真心話;
但放在明星身上嘛,這猜測必然是少不了的:
危險發言似乎約等于有利可圖,比如反向營銷什么的?
這不,立馬就有人吐槽她又當又立,放下碗罵娘 ↓


大人,時代變了,這樣的 " 清醒人設 " 過時啦 ↓

還有,不想干就退圈啊,208w 賣哪門子慘啊 ↓

但,回看這些爭論的論據,也不過是幾句被剝奪了語境的感慨。
就比如當年演了幾部爛戲,至今未播出,郭曉婷希望最好永遠別播出來。


就,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看那幾部戲,確實,沒有一點播出的必要 ……

還有最近上映的戲里,有一部頂流出演的網劇,熱度并沒有達到郭曉婷他們的預期,這樣的心路歷程,也被直白說出來了。



但結合前后語境,也看不出一點陰陽怪氣的意思啊!


恰恰相反,郭曉婷是在遺憾。
現實問題擺在眼前,宣傳預算不夠,只能有所側重地劃分,而她向來喜歡那些嘗試抵達深處的表達。

至于這次被拖出來一塊兒鞭尸的 " 低情商 " 發言:
" 其實之前我只想當劉詩詩一次伴娘,唐嫣一個多月前邀請我做伴娘,我也很意外 ……"
看完整版的意思,不就是有話直說么?

看了很多資料才確認,郭曉婷這人一貫是這脾氣。
普通演員的標簽下,是保持一份棱角的性格:被罵可以,但別逼著我改。
前兩年參加《演員請就位》,她在表演結束后來了一番自白,直指合作演員楊志剛,


也沒少被解讀成甩鍋、綠茶、小學時向老師告狀的同桌 ……



但事實恰好相反。
當時表演電影《受益人》的片段,壓根不是喜劇,楊志剛卻堅持加入喜劇元素,改成了個不倫不類的四不像。
那會兒的郭曉婷礙于前輩面子,并沒有表達強烈的反對。
直到楊志剛象征性地串了兩三次,拒絕再排練。

郭曉婷這才懇切地提出希望 …… 偏偏楊志剛依舊無動于衷,上手以示拒絕。


美其名曰,擔心重復激烈表演,情緒會麻木。

要說這楊志剛是大前輩吧,多少也得感謝哥哥郭靖宇,作為導演成天給弟弟開戲。
表演都是同一個模子換個名字,有話直言的爾冬升表示:可能你哥對你的要求就是這樣了。

被批評了之后,楊志剛又說自己只是去救場的,為了娛樂為了玩,壓根沒當回事。

反觀郭曉婷,分明是 " 直白 " 一詞的行走代言人。
不僅是這次公開表達不滿,后來一次被點評表演沒有質感,她也大膽追問起了導演心中的正確答案。

最后還在拉票環節口出驚人,表示來了沒學到什么東西。
臺下負責協商和溝通的經紀人:我真的會謝 ……

——郭曉婷是這樣一個人,未必經常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在有所表達的時刻,沒人能攔得住。


17 年,狗仔爆料叔圈渣男吳秀波,糟踐未成年小花,一同參演過《趙氏孤兒案》的郭曉婷也躺了槍。


不同于其他女星的沉默,她選擇立刻出面打假。

在韓國 N 號房事件曝光的那一天,她同樣是第一個在微博發聲的藝人,自曝學生時期被老師性騷擾,還看見其他女同學遭殃。
不愿息事寧人的她,投訴到校領導那兒,因此解鎖全新體驗:被老師在課堂上破口大罵 biao 子。
但她不后悔,依舊鼓勵女孩們表達憤怒。

這樣的表態,遠的有三種顏色幼兒園事件 ↓

近的有北電趙韋弦的案子 ↓

這是一個保留自我的演員,自然流露出的模樣。
換句話說,也和什么人間清醒的人設扯不上關系。
上述生活,只是郭曉婷的一種選擇而已。
她不喜歡社交,不喜歡應酬,不喜歡拍短視頻錄綜藝,是因為郭曉婷性子打小就內向而克制。
——五歲開始拍戲,也是爸媽擔心她太自閉,才把她帶去長長見識。


而剩下的沖動,都送給了較真的堅守。
郭曉婷希望演員退后,角色向前,也不愿意總是重復類似的角色;

覺得當年的花楹不過是打打鬧鬧的產物,換哪個小女孩來演都一樣;



也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擰巴,不想做演戲之外的任何事 ……

但這之后,還得在世俗里找平衡點。

這和主動入世、迎接革新的人,并沒有高低之分。
——畢竟,對演戲的堅持,并不是只有一種標準答案。
早年的文藝片一哥、婁燁御用男演員秦昊,突然投身綜藝節目的洪流,還在網劇的拍攝中,收獲了傳播范圍最廣的代表作《隱秘的角落》。
也正始于賺奶粉錢呢。

與之相比,郭曉婷甚至還顯得有些尖銳了。
所以她會被嘲弄,因為不符合一些既定標準,不尊崇一些人情世故,對一些潛規則呈現冷眼旁觀的姿態 ……
但也恰恰是這些,構成了她被人看見的鮮活。
只可惜,人在江湖。
太多人走紅之后就變得沉默,社交平臺只剩下廣告,還需要奇怪嗎?
當大家感嘆內娛沒有活人時,被罵的郭曉婷或許就是答案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30b3c8e9f09235936e982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