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的孩子厭學,上課愛走神、開小差,做作業磨磨蹭蹭,遇到難題就犯困,上課不專心聽講。這種情況在小學階段特別常見。因為現在小學生的壓力普遍較大,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是因為不好好學習。家長對于這種現象往往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對孩子教育到位了,但事實上,很多孩子都有厭學的傾向。那么當孩子厭學怎么辦?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當孩子有厭學傾向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首先家長一定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盡量避免和孩子有過多噪音交流:如果孩子不愿意學習,就盡量不要打擾孩子學習。此外,家長還要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因為良好的學習氛圍會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改變他的學習習慣:在一個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中學習;在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在一個充滿學習氛圍的家庭中學習等等。
2、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
不喜歡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個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每個人的方式都不同,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能因為自己的厭學而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不能讓孩子形成一個壞的記憶習慣,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中形成不良的習慣,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之后的學習和生活,如果孩子厭學問題不解決,那么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以后學習的目標、夢想等問題,所以父母要從孩子本身出發,幫助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然后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目標。讓孩子多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和新鮮的想法,例如鼓勵孩子用看動畫片或者看書來培養興趣、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關于知識的科普書或者故事書;給孩子準備一些有趣的小游戲等等。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這些都是有意義的事物。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厭學?
3、進行科學的學習規劃
對于孩子來說,每一次考試的結果,就是一個學習的目標得到實現的關鍵所在。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時,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科學規劃,為孩子合理分配學習時間,進行正確而科學的學習規劃,并加以執行,這樣孩子才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利用知識學習方法。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規劃,首先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薄弱學科,并制定相應的計劃表,按照計劃表進行學習和復習。家長要幫孩子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先易后難、先少后多、先簡單后復雜;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孩子。此外,在孩子做完一次作業之后,家長要適當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一次作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讓孩子去進行一些課外小制作或者課外實踐活動。
4、多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有些家長對于自己孩子有學習的熱情,經常陪著孩子學習,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壓力感,從而厭學。因此,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學習上少受外界干擾,這樣才能讓孩子專心學習。其實對于很多厭學幼兒來說,厭學并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厭學的孩子學習能力弱,其實厭學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耐心,從而導致了厭學呢。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