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三國演義》的朋友會知道,在奠定曹操霸業的官渡之戰中,背棄袁紹投了曹操的許攸,無疑是扭轉這一戰局的關鍵。而在如今埃隆 · 馬斯克與 Twitter 圍繞收購案的對壘中,也出現了一位許攸式的人物。目前就在馬斯克與 Twitter 雙方為 10 月中旬的庭審做準備時,Twitter 前安全主管、傳奇黑客 Peiter Zatko 站出來當了 " 吹哨人 "。

近日,Peiter Zatko 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舉報信,直指馬斯克和 Twitter 關于收購一事的核心分歧 " 虛假賬戶 " 問題。這位在今年年初離職的前 Twitter 安全主管表示,Twitter 方面根本就不知道虛假賬號的真正數量,并明確指控推特上虛假賬戶的真實數量可能 " 明顯高于 " 其所聲稱的數字。受此消息影響,Twitter 的股價當天大跌 7.3%,更是逼得 CEO 發出內部全員信來 " 穩定軍心 "。
有一說一,Peiter Zatko 的這一指控顯然是非常致命的。并且除了指出虛假賬戶的相關問題外,他還表示在 2021 年曾數次目睹 Twitter 高管進行欺騙性和誤導性的表態,其中涉及到董事會、用戶和股東,該公司 CEO Parag Agrawal 更是要求他提供虛假和誤導性文件。
要知道,在馬斯克宣布放棄收購 Twitter 時,給出的理由就是 Twitter 違反了協議,沒有提供真實的虛假賬戶數據,而且還發生了未經通報的高管離職與裁員。

而當時 Twitter 的態度,則是 " 我們給出的數據是真實的,并且 Twitter 有強烈的動機來檢測和刪除虛假賬戶 ",也就是說馬斯克的這一觀點是一派胡言,無論如何就是要以 440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馬斯克、不買也得買。
其實,Twitter 方面的意圖很好理解,目前其股價是 39.8 美元,市值為 304.36 億美元。而馬斯克在 4 月 25 日給出的條件,則是每股 54.20 美元、溢價超過 36%,這對于 Twitter 的股東來說可是一大筆錢。
目前雙方的分歧,就在于虛假或垃圾郵件帳戶的信息是 "Twitter 業務和財務業績的基礎 ",但馬斯克和 Twitter 對于這一具體數字有著幾乎不可彌合的分歧。在馬斯克看來,他堅信虛假賬戶的占比達到了 Twitter 用戶的 20%、甚至更多。但自 2019 年以來,Twitter 已連續 11 個季度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聲稱,每個季度可盈利的日活躍用戶中虛假用戶占比為 5%。

5% 與 20% 有著 4 倍的差異,也難怪馬斯克不愿意繼續收購了。但問題是,Twitter 作為這一平臺的運營方,顯然是自家之事自家知,在收集用戶數據上的能力肯定要遠超馬斯克方面。然而在 Peiter Zatko 此次站出來之前,美國法律界人士普遍不太看好馬斯克能從收購 Twitter 的交易中全身而退,并認為,"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馬斯克需要證明虛假賬戶的真實數量,與 Twitter 在提交給 SEC 文件中披露的數字之間的差距,達到了‘實質性負面影響’的水平。"
顯而易見,作為外部人士,馬斯克想要獲得 Twitter 虛假賬戶的數據需要來自平臺方的合作,或是借助三方調研機構,但他已經與 Twitter 撕破臉,并且第三方數據顯然不如官方的。好在,Peiter Zatko 此次的 " 背刺 " 讓馬斯克方面有了武器。并且作為 Twitter 的前任安全主管,Peiter Zatko 的工作必然包括了反垃圾信息,他在 Twitter 虛假賬戶這一問題上是有權威性的。

為了佐證自己的言論,Peiter Zatko 還給出了十分具體的案例,那就是 Twitter 的高管會收到獎金高達 1000 萬美元的激勵以提高用戶數量,但在清除虛假賬戶方面則毫無措施。事實上,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以 SparkToro 為代表的諸多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的公布的相關數據中,Twitter 活躍用戶中 social media bots(社交機器人)或者說虛假賬戶的比例,幾乎從未低于 10%。
其實無論 Twitter 還是其他平臺,并沒有動機去檢查虛假賬戶,因為如果準確的統計結果被公布勢必將損害公司的形象和估值 / 市值。之所以說統計虛假賬戶只有負面影響,則互聯網行業潛規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由于其輕資產的特質,在估值過程中用戶規模無疑是個非常關鍵的指標,以至于在用戶數量中摻水已經成為了互聯網行業心照不宣的潛規則,而這一點互聯網廠商和投資機構自然也都心知肚明。

準確的說,虛假賬戶在互聯網廠商眼中處于灰色地帶,并且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但虛假賬號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卻是利大于弊。畢竟虛假賬號一旦成了規模,就可以通過挖掘受眾情感、偏見,并篩選、鎖定最易受影響的受眾來擾亂傳播鏈條,使得輿論的 " 后真相 "、" 信息繭房 "、" 回聲室效應 "、" 群體極化 " 等在人為操控下變得更為突出,成為干預網絡輿論走向的重要變量。
水軍、營銷號、社交機器人的存在是破壞了社交平臺氛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網絡社交失真,所以從國內的微博到海外的 Twitter、Facebook,隔三差五就會主動打擊虛假賬戶、遏制虛假信息傳播。但必須要指出的是,Twitter 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平臺上的虛假賬號到底有多少,并且其他平臺也難以準確掌握虛假賬號的具體數量。

事實上,虛假賬號問題從互聯網平臺出現開始就一直存在。而提及虛假賬戶或者說社交機器人,可能大家的印象還停留在諸如微博的 " 僵尸粉 " 上,不過自動批量登陸、批量轉發、自動回復的 " 僵尸粉 ",只是社交機器人里的初級版,通常會被平臺大批量打擊的也正是這種。如今在機器學習技術的加持上,社交機器人已經可以在給定一組關鍵詞、一些明確的傾向后,自主生成一批符合特定關鍵詞和傾向的內容。
不僅如此,如今更高端的社交機器人還能夠成為意見領袖。例如在 2020 年上半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收集了 Twitter 上超過 2 億條討論疫情的推文后發現,在最具影響力的 50 個轉發相關內容的賬號中有 82% 是機器人,并且在前 1000 名轉發者中,62% 是機器人。所以只要算法足夠出色,社交機器人偽裝的虛假賬戶就可以相互配合,以轉發的形式助推其發育,使得培養出一個機器人大 V 并不是件太難的事情。

現在的情況是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圍繞虛假賬戶的對抗烈度已大幅升級。但問題是,互聯網廠商不可能將每一個用戶都視為虛假賬戶,并且反虛假賬戶依賴于賬戶的活動信息,檢測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簡單來說就是,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需要先有虛假賬號,Twitter 才能分析并解決問題,而后者也始終處于被動防御的狀態。
在既無動機也缺乏能力的情況下,Twitter 的虛假賬戶數量注定將會成為羅生門。而前安全主管的倒戈一擊,也將難題丟給了 Twitter,但這出戲還要演下去,所以接下來就輪到 Twitter 出招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62056b15ec0766e0fb908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