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七君
說到失明,大家一般都會認為失明的人什么也看不到。可令人震驚的是,一些盲人實際上可以 " 看見 ",只不過他們自己意識不到而已。發現了這個現象的科學家一開始飽受質疑,但是現在它已經被大部分研究者接受了。
大家先來看看這段視頻——


這位盲人(淺色褲子的)能夠 " 看見 " 并避讓障礙物。(圖片來源:doi.org/10.1016/j.cub.2008.11.002)
這段視頻看起來沒什么毛病,不就是一個人繞開房間里的雜物嗎?可是你要知道,這個能繞開障礙物的人是一個盲人,而這段視頻是他的研究者拍攝下來的。
盲人能看見,這怎么可能?
沒錯,不僅是你,連這個盲人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確實沒有 " 看見 ",僅僅是憑著說不出的感覺行走的。
要不是研究者們拍攝了視頻、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并把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相信許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扯淡。
事情要從這位盲人是怎么失明的說起。

(圖片來源:wikimedia)
這位化名為 TN 的盲人實際上是一位醫生,老家是非洲的布隆迪。在失明之前,他在瑞士為世界衛生組織工作。2003 年,五十出頭的 TN 在短短幾周內遭遇了兩次中風。
這兩次中風徹底摧毀了他大腦里負責 " 看見 " 的部位——視覺皮層。雖然他的眼睛和其他腦區沒有受傷,但是因為腦子里的 " 顯卡 " 壞掉了,他也因此失明了。

視覺皮層和眼球之間的通路。(圖片來源:見水印)
TN 來到了瑞士日內瓦大學附屬醫院就醫,并在那里遇到了研究者 Alan Pegna。Pegna 給 TN 做了好多實驗。他驚訝地發現,這個盲人雖然失明,但卻能讀懂擺照片里的驚恐表情,并和普通人一樣表現出了害怕。
Pegna 把這個神奇的現象發表了出來。哈佛大學和荷蘭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家 Beatrice de Gelder 看到了這項研究,覺得非常有趣,因此在 2007 年邀請 TN 飛來荷蘭參與她的研究。

(圖片來源:wikimedia)
一開始,走障礙迷宮并不在實驗計劃之內。然而有一天,細心的研究者發現 TN 居然能避開障礙物,于是有了讓他走障礙迷宮的大膽想法。
對于這種 " 盲人摸象 " 的實驗,TN 本人最初是拒絕的。de Gelder 回憶:" 一開始他也很緊張,不知道要做什么,因為畢竟自己是個盲人嘛。" 但是后來他還是同意了。事實證明,他居然真的能繞開房間里的垃圾箱、三腳架、一疊紙還有好幾個盒子。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 TN 其實并沒有失明呢?
為了確認他真的看不見,研究者們給他做了大量腦成像和配套實驗。結果顯示,他的視覺皮層并沒有任何和視覺相關的活動。研究者還指出,并沒有證據顯示這個盲人可以像蝙蝠那樣通過回聲定位來觀察四周。

de Gelder 實驗室的核磁共振成像實驗設備。(圖片來源:見水印)
剩下的就只有一種可能了,那就是他的大腦看見了,但是他的意識沒有看見。
不論原因為何,這是研究者們首次發現視覺皮層完全損毀的人還具有視覺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盲視(Blindsight),而這項研究發表在 2008 年的一期 Current Biology 上。同年,Nature 也對這個奇異的現象進行了報道。
所以,TN 到底為什么能夠 " 盲視 " 呢?
目前的主流理論和人腦中一個古老的視覺系統有關。
剛才說過 TN 大腦的 " 顯卡 " 完全掛了,這個 " 顯卡 " 位于枕葉,也就是后腦勺的部位,它叫做初級視皮層(或者說紋狀皮層)。

初級視覺皮層(紅色)(圖片來源:wikimedia)
不過,哺乳動物的 " 顯卡 " 有兩個,除了上面這個比較高級的,還有一個原始的。這個低配的 " 顯卡 " 是所有脊椎動物共通的,魚類、兩棲動物以及爬行動物都有,它位于中腦的視頂蓋(optic tectum),也能接收來自視網膜的信號。

中腦(紅色)(圖片來源:physiopedia)
視頂蓋是脊椎動物腦中最保守的 " 硬件 " 之一,不管是原始脊椎動物(比如七鰓鰻)還是人類都有。由于功能過于基礎和硬核,所有脊椎動物都沒有把它淘汰掉。
那視頂蓋的功能是什么呢?
借助內部能認地標的位置細胞(Place cell)、能追蹤頭部方位的頭方向細胞(head-direction cells),還有能識別邊界的邊界細胞(border cells),視頂蓋可以協助脊椎動物捕食、逃跑還有轉頭。

蝌蚪的視頂蓋(粉紅色圓球所指)使其作出躲避行為。(圖片來源:blogs.brown.edu/aizenmanlab/projects/)
不過,不同脊椎動物對視頂蓋的依賴程度不同。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科學教授 Richard Held 指出,在較為低等的哺乳動物中,中腦視覺系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視頂蓋上搞一些小動作甚至可以操控一些簡單的脊椎動物,比如斑馬魚,讓它們出現 " 幻覺 "。

斑馬魚相較人類較為原始,它們的行為受到視頂蓋支配。(圖片來源:wikimedia)
演化程度接近人類的靈長目動物雖然不會完全被視頂蓋操控,但也能靠它在失明的情況下導航。
1965 年就有一項經典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在這個實驗中,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 Lawrence Weiskrantz 和同事切除了獼猴 " 海倫 " 的初級視皮層。手術后,海倫什么也看不見了。

失明的獼猴海倫能夠躲避障礙物,并撿起食物。(圖片來源:Nicholas Humphrey)
當時參與了這項研究,后來成為倫敦政經學院心理學教授的 Nicholas Humphrey 覺得很奇怪,他不相信視頂蓋對哺乳動物沒影響,于是繼續對海倫進行實驗。
在和海倫的互動中,他發現海倫能從他的手上精準取走食物,甚至還會去摸他的手電筒。術后七年,海倫可以像視頻中的那樣自如地繞開障礙物,抓起地上的花生。

失明的獼猴海倫能夠 " 看見 " 食物。(圖片來源:Nicholas Humphrey)
Weiskrantz 感到很有趣。后來,他找到了一個化名為 DB 的盲人。這個病人左半球的視覺皮層部分受損,因此看不到右側視野的東西(左半球對應右側視野,右半球對應左側視野)。

對一側失明的患者,研究者通常會給他們的不同視野呈現不同信息。(圖片來源:見水印)
DB 認為自己看不到右側視野里的任何東西,但是 Weiskrantz 讓他猜猜看。令人驚訝的是,DB 的盲猜正確率達到了 100%,連他自己都覺得相當意外。
1973 年,Weiskrantz 把這個在缺乏視覺皮層處理的情況下出現視覺感知,或者說盲人能 " 看見 " 的現象取名為盲視,這是盲視首次出現在文獻中。不過一開始,盲視現象飽受爭議,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例出現,現在已經不會有人懷疑它的存在了。
那么,正常人也能盲視嗎?
De Gelder 認為普通人也具有盲視能力,只不過我們意識不到而已。2010 年,在發表在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上的一項綜述中 De Gelder 和同事解釋道,由于視頂蓋的存在,實際上健康的人也能因為看到什么而無意識地涌起情緒。
盲視或許就是那個一直被我們忽略的 " 第六感 " 吧。
它讓心看見,心卻看不見它。
封面來源:pxhere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541fd5b15ec072a14125cc






川公網安備51012402001058號